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全部文章>文章详情

支持基础研究,这个大奖办了5年

发表于:2023-09-25 17:12浏览:68次TAG:
图片

923日,第五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办,48位青年科学家迎来他们的高光时刻。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、获得总计300万元资金。

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诞生,数学物理学、交通建筑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,不少机构和地域实现了“科学探索奖”零的突破……2023年“科学探索奖”名单又带来了一些惊喜,数个“首次”带给奖项多元化面貌,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。


过去5年,“科学探索奖”已累计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,支持他们心无旁骛地从事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,勇闯人类科学“无人区”。


图片第五届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人合影



1

目光长远
关注科学家“最困难”时期


在飞机和高铁之间,有一种新的交通工具——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列车,正在从100多年前的大胆设想变成现实:列车悬浮在轨道上“贴地飞行”,时速可达600公里以上。


当初,为了攻克这项未来交通技术,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邓自刚没少受质疑,“当时只有45米的环线,最高时速50公里,外界疑问怎么跑这么慢?还有质疑说我们做的是玩具,不是真正的交通工具。”


在科研生涯的“至暗时刻”,他的努力得到了“科学探索奖”的认可。“青年科学家获得的第一次认可是最难的,尤其我们聚焦前沿、未来领域,没有解决当前的问题。”邓自刚坦言。


图片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人邓自刚演示高温超导现象


2018年,“科学探索奖”由杨振宁、饶毅、施一公、潘建伟、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。此后,奖项逐渐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,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、45周岁及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学家。


在首届“科学探索奖”颁奖典礼上,杨振宁先生曾说,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,一生有两个“最困难”时期,一个是做研究生的时候,一个是得了博士学位之后的5-10年。“科学探索奖”特别关注第二个“最困难”期,“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计划。”


作为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,“科学探索奖”让青年科学家自由支配奖金,更加安心地探索科学前沿,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。


正如2019年获奖人、北京大学教授周欢萍所说:“得到资助,让我有底气把目光从短平快的项目上移开,转向一些不确定性更高但是意义更为重大的课题。”


时至今日,邓自刚参与研究的悬浮列车跑出了“加速度”,从时速50公里跑到400公里,再到突破600公里,建成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,彻底打破了“玩具车”的质疑。


过去5年,一大批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诞生,从“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”,到“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”、“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”……共有7位获奖人的研究成果,入选年度“中国十大科学进展”。



2

公正评审
让“科学家说了算”


基础研究好比一棵参天大树的根系,只有根系扎得深、扎得牢,人类的“科学之树”才能茁壮成长、枝繁叶茂。


在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看来,如果习惯于摘别人家树上的果子,就意味着形成了路径依赖和心态依赖。中国的科学家在未来对知识的探索中,应该有真正原创的东西,要勇于在无人区种好自己的“树”。


为了厚植原始创新的土壤,“科学探索奖”在项目评审中,始终坚持“科学家说了算”,让最具科学眼界的一群人,评选出最有探索精神的申报人。


5年来,有超过1300位各国院士、5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,参与“科学探索奖”的提名、推荐、评审。仅在提名推荐阶段,就有40多位诺贝尔奖、图灵奖、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。


“探索奖的竞争非常激烈,评审经历了艰难甚至痛苦的选择,甚至很多相当优秀的申报人不得不成为‘遗珠’。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“科学探索奖”发起人潘建伟说。


多位奖项发起人表示,期望打造一个“经得起时间检验”的项目,评审基于对学术成就和创新能力作出判断,力求客观公正、绝不容忍不正之风。“谁‘打招呼’,谁就‘出局’。我们希望用一票否决机制,使学术研究回归初心本质。”


“五年来的实践证明,‘科学探索奖’实施的一系列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主体作用的评审、监督和发布办法是成功的,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针是有效的,奖金完全由获奖人自由支配的机制是有吸引力的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认为,“科学探索奖”是对中国现阶段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。


图片三大顶尖科学家在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探讨“如何发现和支持卓越人才”



3

初心不变
“陪科学家长跑”

专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,就像踏入人类科学的“无人区”,进行一场没有赛道的长跑,其间注定遍布风险与挑战。


在陪伴科学家长跑过程中,腾讯以长期主义者的姿态,坚持做“难而正确的事”,将支持基础研究的边界,不断向科学的源头延伸。


继“科学探索奖”之后,2022年,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应时而生,腾讯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,突出“选人不选项目”特色,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自由探索,挑战“从0到1”的原始创新。


“复旦大学对基础研究应该如何支持?”受到民间资助项目的启发,金力发出了一所大学的时代之问。

金力介绍,此后复旦大学逐渐建立了“基础研究支持体系”,理念跟“科学探索奖”和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高度一致,核心是针对年轻人发展的不同阶段,做个性化的支持。


“年轻人成长就像爬阶梯,最终能不能爬上去靠他们自己,但学校给他们的支持,就是让爬楼梯的时候,坡度稍微缓一些,从而可以爬得更高。”金力说。


今天,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,基础研究是事关我国科技长远发展的根基,迫切期待多元资金投入的“大合力”。


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,是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。通过“科学探索奖”的5年实践以及后续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的设立,腾讯努力发挥社会资金更为灵活的优势,让社会资助项目成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,探索出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。“希望让科学家更有底气、有定力潜心基础科研,激发更多‘从零到一’的原始创新,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原动力。”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奚丹这样表达企业的愿望。


图片“科学探索奖”5年实践探索出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


“五年来,‘科学探索奖’从没什么影响走到今天,成为一个社会力量评奖的重要范例,对国家科技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引领、支撑作用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科学探索奖”发起人邬贺铨说道。


值得期待的是,这种目光长远的创新模式,将激发更多“从0到1”的原始创新,支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的科学家们,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。有了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投入支持,我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征途上,也就多了一份底气和硬气。



版权声明





本文来源:新华网,仅用于学术分享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有侵权,请联系【科奖平台】删除或修改!



免费资源推荐
关注科奖平台,回复关键词,查阅/下载资源

回复“01”,查阅中国专利奖申报书撰写模板

回复“02”,查阅中国专利奖分析报告
回复“03”,查阅国家科学技术奖经典知识
回复“04”,查阅国家科学技术奖历年评委名单
回复“05”,下载奖励申报书公示材料
回复“06”,查阅国基金各学部近四年评审名单
回复“07”,查阅2023科技奖励申报汇总
回复“影响因子”,下载最新影响因子名单

科奖平台,聚焦于科研、科技成果、高校科研院所、高科技企业领域,为广大高校企业科研工作者、学者和知识分子搭建信息分析和交流互动平台,汇集科技奖励、科技成果、人才发展、产学研、发明专利等最新资讯!

图片